安徒生(Heinz Christian Andersen, 1805—1875)丹麦作家。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。父亲是个穷鞋匠,曾志愿服役,抗击拿破仑·波拿巴的侵略,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。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。
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,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,没有受过正规教育。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,幻想当一名歌唱家、演员或剧作家。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。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。从此开始学习写作,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,没有为剧院所采用。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·科林的资助,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。
这一年他写了《青年的尝试》一书,以威廉·克里斯蒂安·瓦尔特的笔名发表。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·莎士比亚、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。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《垂死的小孩》,1829年,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。
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《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》于1829年问世。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,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。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。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。
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,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。1833年去意大利,创作了一部诗剧《埃格内特和美人鱼》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《即兴诗人》(1835)。小说出版后不久,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,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。
1、发现和感受;2、练习;3、持续输入。
1、发现和感受:正如罗丹所说“生活中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”,孩子能够发现大千世界的不同之处,是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条件创造的,例如踏春、夏天听蝉鸣、秋天观察一片掉落的树叶、冬天看雪花如何从空中飘落等等,还有老人如何拄拐前行,小朋友如何蹒跚学步,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都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和感受的东西;
2、持续不断的练习:这就好比说话、吃饭、走路,没有人天生就会,都是需要通过不断的联系,形成肌肉记忆和思维习惯,一切就变得顺其自然了。写作文也一样,学龄前的孩子,家长每天找一个时间,十到二十分钟,带着孩子一起口头回顾一天的事情(注意时间、地点、人物的描述),再和孩子讨论如何把一件时间讲得有声有色,这些都是练习,看似只是不经意的交流,其实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,也奠定了学好作文的基础;学龄后,鼓励孩子写日记,用这样的方式练习写作;
3、多读书,读好书:输出的前提是持续稳定的输入,家长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带领孩子一起看(可以看同一本书也可以看不同的书)而后进行讨论,对孩子的观点和看法予以肯定和引导,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”。
以上,是我自己读书以及现在育儿时练习作文的一些心得和体会,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帮助。
孩子不会写作文应该还是启蒙阶段,记得当初我们是二年级还是三年级开始写作文,写第一篇作文的时候我也是不知道怎么写,都到第二天要上学了还没写,就发脾气,戳本子。后来是我爸教我写的,他说就写喂鸡吧,你洒下鸡食,鸡就来吃了,是从四面八方来的,你写首先东边来了什么颜色的鸡,来了几只,是怎么跑过来的,怎么啄鸡食的。鸡都来了,你喂完食是什么感觉等等。最后写完到学校成了一篇优秀的作文。为什么我印象深刻,因为我领悟到:一切源于生活,学会观察。这是会写作文的基础,再往高里要求怎么写好呢。
一、细观察
通过细致观察提高写作水平。只有仔细地观察,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,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。不掌握“观察”这把开门的金钥匙,作文的“铁门限”是决然跨不进去的。
二、多阅读
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。要写出好文章,就必须多读书。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我们强调既要多读,又要选择地读,更要读进去,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,语言特点,从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,变化多一些。
三、巧选材
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。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。
四、常练笔
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。要想入作文的大门,并求得不断进步,更重要的是多练习。五、勤修改
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。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,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。
希望上面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!
相关标签: # 如何成为一个儿童文学家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