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玉袭人云雨之事,宝钗和黛玉也许不知详情,但是内心里是清楚的,封建社会的公子哥房里都有通房大丫鬟。
黛玉叫袭人嫂子了,黛玉情商高,故意叫袭人嫂子。说明她心里是接受的,但心里也是不好受的。
袭人是宝玉的大丫头,和宝玉关系很好,以黛玉的聪明当然猜到袭人以后是宝玉的姨娘,但是具体他们做过的事情黛玉肯定不知道,她是故意说给宝玉听的。
贾府的情形,袭人有当宝二奶奶的可能吗?如何能成为黛玉的嫂子?这玩笑够嘲讽的。
黛玉借袭人点宝玉,借此希望宝玉能明白她的心。
湘云进贾府后第二天一大早,宝玉就用湘云的洗脸水洗了脸。 宝玉的这个行为被袭人看到后,她心里就生了闷气。
这时候,迎头碰到了走来的宝钗, 宝钗问:
“宝兄弟那去了?”袭人含笑道:“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!”宝钗听说,心中明白。
袭人“含笑”是对宝玉的讽刺和嘲弄,宝钗心中了然。
她进贾府很久了,宝玉的日常行止自然是看在眼里的,所以听袭人语气当然明白其中缘由了。
又听袭人叹道:“姊妹们和气,也有个分寸礼节,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!凭人怎么劝,都是耳旁风。”
袭人说的话,绝对是一个“保姆式” 的姨娘心里发出的酸。宝钗多聪明的人,当然明白宝玉袭人的关系非同一般。
谢谢邀请
应该有所知晓。按贾府的规矩,公子到了一定年龄都会由父母指定两个丫头陪伴,其作用不言而喻,就是婚前性教育。
贾政虽没有给宝玉指定丫头,但贾母却已经指定了,就是袭人和晴雯,虽没明说,但意思已非常明显。
在第六章描写袭人与宝玉初试云雨情时是这样写的:“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,今便如此,已不为越礼,随和宝玉偷试一番,幸无人撞见。”
晴雯为妾也是后来贾母亲口承认的。
对于这种情况除了贾政之外,可能全府上下人人尽知。黛玉和宝钗自然也不例外。
至于他们之间可能会干些什么,我想也是人人尽知的,只是不好明说罢了。
另外从日常生活中宝玉与袭人的亲密程度也能看出端倪。要不黛玉也不会左一个嫂子,右一个嫂子称呼袭人。
有人说黛玉和宝钗都是未出阁的姑娘,怎么可能知道男女之事。
如果这样说那就大错特错了,别忘了,黛玉是看过《西厢记》的人,并且是与宝玉一起看的,这是书中明写的。而宝钗也看过同类的书,还是宝钗自己亲口承认的。至于有没有看过《金瓶梅》就不得而知了。总而言之一句话,黛玉和宝钗不但懂男女之情,而且非常懂,要不也不会出口成章,吟出那么多缠绵的诗来!
不信你自己试试!
所以说,对宝玉袭人云雨之事,黛玉和宝钗是有所知晓的,虽非亲眼所见,但也完全在意料之中。
荣国府虽然不算干净,但比起宁国府要干净很多。原因在于荣国府还有人主事,还不止一位!
而宁国府的第一主事人,贾敬不理家事,任儿孙自由散漫,荒淫无度,假装看不见。贾珍没了父亲的管束,把宁国府都要翻了一个个儿。贾蓉,贾蔷,贾瑞,这些孩子大都二十来岁,身在蜜糖里长大,不经世事,宁国府的乱,除开门口的石狮子都不干净了。
荣国府有贾母,贾政,王夫人,王熙凤,还有纯洁无暇的大观园,荣宁二府展现给我们的是截然不同的画风。焦大罪骂已经说明一切。
一.母亲是家里最好的风水,荣国府有贾母坐镇
贾母是贾代善的嫡妻,贾代善是荣国公贾源的长子。
贾母沿袭了贾府的优良传统,她的一生繁华锦绣,从一个小媳妇到如今,经历了半个世纪,贾母活得很通透,也看透人事,但同时又没有看穿人事;她温暖平和,小道士撞上贾府的人群,从凤姐开始就喊打,贾母安排贾珍好生对待。
荣国府有贾母坐镇,略有差池是正常的,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。
贾母最大的优点是,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。对于她这样一位养尊处优的老者,是非常可贵的品质。
她表扬宝玉,在外人面前懂事;表扬黛玉喜欢读书;探春的懂事,王夫人的孝顺等等。甚至于到贾府的每一个小姑娘,她都看到美丽。
在这样的环境当中,林黛玉有些傲气,也很正常;薛宝钗乖巧,都和贾母平常的关注相关。
二.好读书的贾政,荣国府的榜样
贾政是一个典型的中年油腻男,仕途上再无长进,人生正在道和佛当中徘徊,看见稻香村一派田园风光想归隐;宝玉在众清客门子面前,给他长了脸,暗地里乐。
他对内很严厉,对宝玉的焦虑转化为骂;宝黛共读西厢,林黛玉说要去告舅舅,贾宝玉慌脚猫似的,说了一箩筐的好话;父亲一召唤,宝玉忸怩着身子不敢靠前。因此,贾宝玉也只敢在大观园内犯浑,在贾政面前,规规矩矩,大气都不敢出。
这和贾敬和贾珍的父子关系比较起来,才是正常的父子关系。
贾政在荣国府说一不二,他比较刚直,这也是贾母喜欢这个小儿子的缘故。虽然爵位让贾赦袭了,但是挨着贾政住,屋子也离得很近。贾政很孝顺母亲,母亲一句话,他额头上就冒汗。
贾政还有一大优点,一妻两妾。贾珍乱成什么样子,宁国府的两马同槽就明白了。
三.传统僵硬的王夫人,内心柔软
王夫人很重要。
她小时候个性和王熙凤差不多,想必王府的人教育女孩子都有相似之处。
很多人不喜欢王夫人,认为王夫人害死金钏儿,晴雯等。(我并不这样认为,大家可以去我的主页阅读相关的文章。)要读懂王夫人,很简单,只要你是人母。王夫人见过大世面,到了中年,逐渐归于平静平淡。她对权力没有过分的要求,她要的是荣国府安全稳定。
一个年近五十的老妇人,一生荣华富贵,大女儿贵为皇妃,小儿子衔玉而生。她对钱财没有概念,也绝不对不会挪用公款,她很公正。刘姥姥打秋风,王夫人给了两包共一百两银子,她给得最多。
她嘴硬心软,因为金钏儿的事情,和宝玉呕了好久的气;吃穿用度都是半新不旧,贾府入不敷出她首先从自己减少开支,保障老太太的费用。
王夫人也是贾府的稳定剂,如果王夫人过分吃醋,贾政也不可能天天在姨娘房里睡觉。赵姨娘也不可能生两个孩子。
还是那句话,女人是屋里的风水,王夫人也是荣国府最好的风水。
四.有底线的王熙凤,并未出格
王熙凤一出场,就和贾蓉调情;贾瑞见了他,魂飞九天;贾琏因为她能干,也愿意后退一步;王夫人也愿意把权力下放给她。而贾母提到王熙凤,就眉开眼笑,整个贾府,敢和贾母平等对话的人,就是王熙凤。
王熙凤的生活重心是贾母,她把贾母逗得最开心。这种场景很多。可是王熙凤并未作出出格的事情。因为鲍二家的,王熙凤和平儿,贾琏打架;因为尤二姐,跑到宁国府吵闹,如果王熙凤影子都是斜的,她绝不敢这样去做。
王熙凤的清白,是平儿洗白的。
王熙凤在意权力和金钱。她为了权力不被下放,累坏了身体,得了雪山崩,才会让尤二姐有可乘之机,贾琏要她换个姿势,她也不愿意。她外表妖娆,其实和王夫人是一种类型,如果王熙凤老了,就是那样。
这四个人,随便一个人到宁国府,都可以改善宁国府。我们要对标的话,只有一个尤氏还算是拿得出手,所以,贾珍对尤氏很满意。如果尤氏是贾珍的嫡妻,敢于正面管事,宁国府也不至于如此。
荣国府的污事件,傻大姐捡到绣春囊,还是从宁国府带过来的。王夫人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。
我认为,荣国府比宁国府的确干净很多。但贾府的落败具体是什么原因,就是应了那句话,雪崩时,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。
我是萨沙,我来回答。
荣国府相比宁国府,是干净的多了。
宁国府才是乱的一笔,贾珍搞自己的儿媳妇,搞到儿媳妇上吊。
这还不算,贾珍还搞自己两个小姨子,同她们应该都有性关系,甚至连才十几岁的贾蓉很可能也同尤二姐、尤三姐有一腿,发生过不正当关系。
另外,宁国府的性关系非常混乱,甚至贾蔷可能同贾珍或者贾蓉有同性恋关系,总之乱的一塌糊涂就是了。
总体来说,宁国府就是一个大乱交的局面。用迎春说丈夫孙绍祖的话来说:家里的丫鬟、媳妇,几乎被他淫遍了。
但是,荣国府尤其是贾政那边还是比较好的。
荣国府有个败类贾赦,一把年纪了还养着很多年轻女人。这还不算,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娶个年轻的,有新鲜感,甚至看中了贾母的丫鬟鸳鸯。最后虽然鸳鸯没有娶成,还是花费几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叫做嫣红的少女做妾。
而贾琏也是比较滥交,经常在外面搞女人,为此王熙凤闹过好几次。
不过,实事求是来说,贾赦、贾琏虽淫乱,却没有宁国府整天搞乱伦那么夸张。
按照当时的社会标准来说,两人也不算过分。
贾赦虽好色,娶鸳鸯也还是商量为主,用了很多手段,而不是强行娶走。而贾赦也没听说搞过什么乱伦的肮脏事,只是同自己的女人睡觉罢了。这在当年不算过分。
而贾琏虽好色,也是从不强迫,你情愿我,对象也大多是淫娃荡妇,各取所需而已。贾琏平时倒也没什么好色的恶行,同姐妹们很少接触。
唯一贾琏的污点,是娶了老爸的小妾秋桐。这似乎大逆不道,但古代妾很多时候只被当作生育工具和性工具,不被当人看。
贾赦年老,受用不了这么多小妾,送一个给儿子也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,没什么稀奇。
自然,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,但符合社会伦理,毕竟秋桐也没有生育。
至于贾政就比较正经了,一妻二妾而已。可以看出,贾政很宠爱赵姨娘,平时都在赵姨娘那里就寝,两人感情不错。而贾政对女人似乎没有太多兴趣,书中几乎没有在王夫人那里住过,同周姨娘的交往也不多。
在社会来说,贾政就是清流了。
相关标签: # 5人为救猫跳井身亡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