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SEO排名内容详情

房地产企业如何优化资本结构的方法

2024-04-29 34 网站首席编辑

高领资本的张磊表示:为什么不投房地产,是因为房地产挣钱太容易!房地产到底多挣钱

大家好,我是勇谈。相信多数朋友都知道如今这么多行业中最赚钱的行业基本就是金融、互联网和房地产,那么作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房地产,究竟利润率有多少?根据2018年的数据显示,多数房企的毛利率在30%以上,要知道我国传统行业,比如:制造业的毛利率也不过10%左右。高瓴资本的张磊表述的房地产挣钱太容易了,确实是这样。到底房地产挣钱有多容易?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。

房地产的门槛看似高,其实很多漏洞可钻,要不然也不会全国房企达到10万家

虽然说2019年媒体披露的房企破产总数量已经500家,不过相比于我国接近10万家房企来说这点破产数量真的不算什么,而我国房企数量这么多,也从侧面反映了房地产的门槛并不高。几点观察:

房地产企业如何优化资本结构的方法

第一、房企的起始资金并没有多少,而且过去多年房企的融资渠道十分的多。一般来说房企在建设项目的时候资金来源有3个部分:自有资金、银行贷款和融资、定金和预付款,他们所占的比例大约都是33%左右。也就是说一个房企只要有33%的起始资金就可以开始一个项目,以1亿资金的项目为例,也就是说3300万左右就可以。

第二、对于房企来说最难的其实还是拿地,只要土地在手其余资金都好办。33%左右的资金其实也就是拿地成本,只要土地在手后房企就可以通过银行贷款、民间融资、信托基金等形式筹集大量资金开始项目建设,在项目建设达到30%左右(拿到预售证后)就可以以房产向银行申请房产抵押贷款,进行房产销售,然后用销售回款来还银行贷款、其他欠款和进行其他项目开发等。

第三、建筑行业多年的潜规则决定了开发商的款项都是延后支付的。对于建筑行业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,多数的项目款项结算都是滞后的,先干活后结算基本是常态。这样的行业特点决定了,开发商拖欠建筑商工程款,建筑商拖欠施工方工程款,施工方拖欠农民工工程款。因为这样的特点存在,使得本身开发商的风险其实是最低的。

房地产的钱真的好赚,只是多数房企走错了路子

第一、房企有今天的成就跟各种政策和资源扶持有很大关系,只是可惜多数房企至今没有造血能力,按照如今的负债率。房地产行业涉及到了超过大约30多个行业,房地产行业对于这些行业的发展固然有帮助作用,但是不要忘记一点“多数房企都步入了短视发展的道路”。尤其是在过去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,房企为了利润完全忽视了自身的负债风险,前段时间海航集团因为负债率超过70%面临资金链危机,大家要知道如今多数房企的负债率都超过了80%,甚至有些房企的负债率直逼90%。从正常情况来看其中多数房企是要倒闭破产的,事实情况是很多房企活得好好地。

第二、转型是房企这几年必须面对的事情,原因还是高负债率。大家要知道高负债率而不出现资金问题的前提是资金高周转,但是随着资金管控愈发严格,民间借贷、银行贷款和融资渠道变窄之后房企资金出现问题是必然。稍微明智点的房企都会努力降低负债率(SOHO负债率在40%左右)或趁如今房地产还有机会进行转型,比如:恒大造车等。

综上,房地产挣钱是事实,要不然也不会吸引那么多的资本进入。超过30%以上的毛利是吸引资本的关键,在随着毛利下降后资本开始退出是必然,对于房企来说降低负债和加快转型是为数不多的道路。各位觉得呢?原创不易,喜欢记得点赞、转评、关注,欢迎大家积极订购勇谈的专栏,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。

众人都知道房地产是重资产行业,说赚钱,其实和杠杆有关系的,看看房地产哪一家企业资产负债率没有不超过80%的,甚至有超过90%的。开发商初始投入的资金主要就是土地等前期成本,然后依靠房地产融资、快速开盘销售回款、想方设法延缓付款等各路神通,在滚动开发中提升自有资金回报率。

早些年确实地产赚钱比较容易的,毕竟企业底下操作很不规范,靠着错综复杂的ZF关系和利益网,土地获取成本、融资成本、开发环节的成本或者付款进度,都可以低到不符合正常市场经济下的标准;同时市场需求旺盛,销售回款快。这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地产企业。

随着政府限购限地限售限融等政策,地产企业就经历了几轮洗牌,趋于行业头部集中,集中率超过30%。地产行业越来越规范了,那地产的钱越来越不好赚了,当然除了行业龙头外。

对于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这个人,他说“我要做企业的超长期合伙人,这是我的信念。高瓴的使命就是发掘最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,用最长线的钱来帮助企业实现长期价值。我们相信那些能长期为消费者带来价值、为产业链提高效率、‘护城河’足够深的商业模式能够带来长期的高资本回报率。”显然地产行业并不符合张磊投资的商业模式,所以并不介入地产。

房地产作为超发货币蓄水池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

很高兴参与头条君的话题讨论。嗯,之所以称其为蓄水池,大概就是因为其相对稳定不流动吧,由于房子是固定的不动产,而普通百姓买楼大多贷款买房而且普遍使用的是三倍杠杆购买的,因此按照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,大多收入也主要用在了还贷上面,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百姓买房子也是国家的债券,而国家通过这些债又投入到铁公基,新农村,以及其他重大项目的建设,又由死水变成了支持国家建设的活水。不过水满自溢,物极必反,杠杆贷款是有周期的,因此,经过近三十年的蓄积,地产池里的水无疑已经很深了,利益的盘根错节也越来来多,房住不炒,水往低流,流向另一促进国家发展大战略的有效新池已是必然选择了吧。纯属个人观点,欢迎留言讨论,谢谢?

“房地产是超发货币的蓄水池”,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观点。

【xa.2233323.com】 从货币发行机制的角度说,中国有两部印钞机。

第一部印钞机是央行。央行创造基础货币。央行把基础货币借给商业银行,将货币注入了实体经济。

第二部印钞机是商业银行。商业银行手里有钱之后,就将钱贷款给企业或个人、政府。其中,贷给企业或者政府的钱,又存进银行变成了银行存款。因为现代经济中,银行是最重要的支付渠道。不管是企业日常经营还是工资发放,最重要的支付渠道都是银行。企业将贷款存进银行,银行手里有钱,就又可以再去发放贷款。这个过程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。

两部印钞机中,央行的印钞机是本源的印钞机,但比较小。商业银行的印钞机是派生的印钞机,但比较大。

再看房地产行业。

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融资能力,即从银行借钱的能力。当房地产企业从银行贷款之后,就启动了上银行的那部印钞机。因此,房地产事实上提供了货币供给,不是蓄水池,而是增发器。

为什么民众有一个房地产是蓄水池的印象呢?

一个重要原因在于,民众购房占用了自己太多的资金,所以感官上就像一个池子吸走了自己的钱。如果房子的流动性和现金一样,民众就不会有“房地产是蓄水池”的错误认知了:在这种状态下,随时可以花“房子”消费和投资,就可能形成一个蓄水池的印象。

为何央行必须根据房地产的需要进行货币增发呢?

原因在于过去20、30年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能赚大钱,很多钱进入这个行业。导致其他行业获取贷款难度增大:银行觉得贷给一个房地产商安安稳稳赚大钱,就不想再贷给回报率低的行业。央行为了避免这情况,就必须增发贷款,让房地产行业吃饱之后,别的行业也有饭吃。

总之,房地产是货币增发器,而不是蓄水池。

相关标签: # 房地产企业如何优化资本结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