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东汉的所有官职之中,地位最高的是三公。其中太尉本来是领兵的,但到东汉已经转成了文官。实际上,东汉最高级别的将领是大将军。而且,大将军不仅掌握军权,而且也往往被任命以“录尚书事”负责朝廷的实际政务,地位十分显赫。大将军一般都由外戚出任,比如窦宪、梁冀、何进等人。
仅次于大将军的是骠骑将军,也可以称为骠骑大将军。金印紫绶,也是位同三公。东汉前期,汉明帝即位后任命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大将军,受命辅政。
排在第三位的是车骑将军,车骑将军的地位也比拟三公。汉明帝时,曾经任命外戚马防为车骑将军。而窦宪在被任命为大将军之前的职务就是车骑将军。
排第四位的是卫将军。卫将军也在九卿之上,级别为万石。在朝堂上的地位,大将军在三公之上,其他三个在三公之下。
排第五位的前将军,第六位的是后将军,第七位是左将军,第八位是右将军。此外还有征南大将军、征东大将军、征西大将军、征北大将军等,曹操年轻时候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征西大将军。这些将军的地位在九卿之下。伏波将军、荡寇将军、横野将军等杂号将军,所谓的杂号将军,就是出征的时候给一个好听的名字而已。
曹操年轻的梦想是做到征西大将军
以上这些将军,都是不常设的。也就是说,在政府的机构之中,这些都是非常时期的临时性职务。朝廷正式官职之中,位列九卿的执金吾、卫尉,都是负责皇宫和京城安全的官员,他们的级别都是中二千石。屯骑校尉、越骑校尉、步兵校尉、长水校尉、射声校尉,都是负责宫禁安全的官员,他们的级别也很高,为比二千石。负责宫门宿卫的还有五官中郎将、左中郎将、右中郎将、虎贲中郎将、羽林中郎将等,也都是比二千石的高官。负责洛阳城城门管理的城门校尉,也是军职,级别也是比二千石。
刘备也曾经做过左将军
古时候士兵等级划分是中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武职官员等级制度。
秦汉时期,以俸禄“石”之多寡作 为官吏的等级,如“万石”“二千石”等。也就是说,此时官员的等级称“石”。
魏晋以后,官员的等级称“品”。北魏时,开始在官品中分正、从。多数朝代的武职官员等级设九品十八级(每品分正、从两级,无上、下阶之称)。
唐宋时期,武职官员等级设九品二十二级。 隋唐以后,在品之外还设有“武阶”。阶数多少各朝不等,多则四十五阶,少则 十八阶,每阶均有等级称号,如骠骑大将军、昭武校尉、陪戎副尉等。 以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冠服佩饰标志官员的品阶,是中国古代武阶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,它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武职官员的等级制度已趋完善。
清朝末年,清政府参仿西方军事制度,实行营制改革。
相关标签: #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三品战士
最新留言